立秋是秋天的开端,天气逐渐由夏入秋。但虽然立秋将至,此后气温还可能回升,甚至“秋老虎”也会虎视眈眈。如何在立秋时节养生健体呢?中医专家建议,立秋养生一方面要注意在饮食上及时调理膳食,宜祛暑滋阴,同时合理应对早晚温差,还要预防高温伤害,并加强保养立秋时节特别需要注意养肝。
中医专家认为,立秋过后,肺与秋季相应,而秋季干燥,气燥伤肺,容易产生疾病,因此需要润燥、养阴、润肺。而此时,肝脏、心脏及脾胃还处于衰弱阶段,因此,立秋过后肺功能开始处于旺盛时期,因此要加强调养,使肺气不要过偏,影响机体健康。
女性肝脏好不好可自测
粉刺增多:人体内黄体荷尔蒙起着促进分泌皮脂的作用。而肝脏则能破坏黄体荷尔蒙,调整荷尔蒙平衡。因此肝脏功能降低会使皮脂分泌增多,最终导致粉刺丛生。
伤口容易化脓感染:肝脏对人体代谢起着重要的作用,肝脏功能受损的话,皮肤再生就会受到阻碍。另外,肝脏的解毒功能下降容易引起伤口感染细菌。
鼻头发红:所谓“红鼻子”就是鼻头部分的毛细血管扩张形成的。虽然“红鼻子”并不一定是肝脏受损导致的,但女性在肝脏功能降低、荷尔蒙紊乱时容易出现“红鼻子”。
脸色发黑:肝脏对铁的代谢起着重要作用,平时肝脏内积蓄有铁成份。肝细胞遭到破坏的话,肝细胞内的铁会流入血管,使血液内铁成份增加,导致脸色发黑。这种症状最容易在男性和闭经后的女性身上出现。因此,当出现脸色发黑征兆时,一定要警惕是否肝受损了,并要及时护肝。
容易喝醉:有些人,平时酒量很大,然而现在变得喝一点之后就感觉“醉了”,这种征兆提醒您肝脏功能下降,肝受损了,肝脏不能完全分解酒精代谢物乙醛。
中医可以通过食补护肝。我国的传统医学素来有“五色饮食”的说法,而肝主青色,“青色入肝经”,因此平时可多吃一些青色的食物,例如菠菜、西洋菜、芥蓝、青瓜、冬瓜、绿豆等,具有滋阴润燥,舒肝养血的功效。此外,“肝性喜酸”,根据酸味入肝的原理,可以在日常多食用一些米醋,除了益肝还可以预防感冒。一些酸味食物,如山楂、山萸肉、枸杞等具有保肝敛肝之效。护肝者还要注意尽量少吃辛辣、油腻食品,少喝酒。
不少中药都具有健肝疏肝的作用。如山楂、决明子、郁金、陈皮、茵陈、白芍、葛花、枳壳、绞股蓝等。这些中草药在中药店都有饮片,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自己平时可适当配一些袋泡茶饮用,不仅对脂肪肝的恢复能够起到良好的作用,应酬多、需要饮酒的人群经常饮用也有保护肝脏的作用。如果觉得自己制作袋泡茶麻烦,也可以喝一些制作好的保健茶,养生健肝茶作为一种常见的护肝保健饮品,其中就含有绞股蓝、溪黄草、柴胡、灵芝、枸杞子、猪苓、甘草等中草药成分,具有冲泡方便、口感良好等优点,对上班族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
立秋后养肝推荐这几款食谱
紫菜磨菇瘦肉汤
紫菜50克,磨菇60克,猪瘦肉150克,大茴香、生淀粉、食盐、味精各适量。猪瘦肉洗净,切成簿片,加入大茴香、生淀粉备用;紫菜洗净浸泡,除去杂质;磨菇洗净切丝。把紫菜、磨菇放入沸水锅中,稍煮熟后,放入猪瘦肉片炒至熟,加入食盐、味精调味即可。可佐餐食用,每天1~2次,每次150~250毫升。
有清热疏肝、养阴除烦之功效,适用于属肝热伤阴引起的心烦气躁、易激动、口干咽干、胸胁胀痛、头痛、目赤和失眠等。
黄瓜根肝糊汤
黄瓜根12克,猪肝150克,胡萝卜100克,洋葱50克,鸡骨汤150毫升,奶油适量,食盐、胡椒粉各少许。把胡萝卜、洋葱、黄瓜根洗净,胡萝卜、洋葱切成丁,黄瓜根切成段;猪肝用热水焯过,切成豆粒大小的丁状;锅内先放奶油,随即放入其他用料和鸡骨汤,用小火煮成糊状后,加食盐、胡椒粉调味即可。可佐餐食用,每天1~2次,每次150~200毫升。
可强壮肝脏,主要适用于慢性肝炎、肝硬化的辅助治疗,对贫血、女性哺乳期乳汁不足也有一定疗效。
蹄筋灵芝汤
牛(或猪)蹄筋200克,灵芝25克,食盐5克,料酒15毫升,生葱5克,胡椒粉1克,肉汤250毫升。把灵芝洗净去蒂,用水浸透切成片,放入纱布袋中,扎口;葱系结,姜拍松,备用;蹄筋放入炖盅中,加水适量,上笼蒸4小时,待酥软后取出,用冷水浸漂两小时后剥去筋膜,切成长条;把灵芝、蹄筋、生姜、料酒放入锅内,加肉汤炖至蹄筋熟烂,去除药袋、姜、葱,加入食盐、胡椒粉即可。可佐餐食用,每天1~2次,每次150~250毫升。
可养肝健脾、补心、美容、润肤;适用于慢性肝炎、肝硬化、冠心病患者的辅助治疗,此外还有美容、护肤、嫩肤功效。
草鱼豆腐汤
草鱼500克,豆腐250克,青菜心6棵,葱段、植物油、胡椒粉、料酒、味精、食盐、生姜片、鲜汤各适量。把草鱼去鳞、鳃,洗净去骨,切成簿片;青菜心洗净;炒锅上火,放油烧热,倒入葱段、生姜片、草鱼片,急炒几下,加入料酒、鲜汤、食盐、胡椒粉和豆腐,烧开后加入青菜心,略炒3分钟即可。可佐餐食用,吃鱼喝汤,每天1~2次,每次150~200毫升。
可护肝除湿、健脾消肿;适用于肝脾失运、水湿内停所致肝脏胀痛、下肢浮肿、头身困重和浑身无力者,对眼睑浮肿也有效。
蚬肉茵陈汤
蚬肉120克,茵陈24克,香油、味精、食盐各适量。把茵陈、蚬肉浸洗干净后,放入锅内,加入清水约500毫升,用小火慢慢煮至250毫升,然后加入香油、味精、食盐调味后即可。可佐餐食用,每天1~2次,每次100~150毫升。
可清热、解表、利湿;适用于急性黄疸性肝炎、慢性肝炎的辅助治疗,对结膜炎也有良好的疗效。
除去食疗按摩这几个中医穴位也是养肝的好方法
章门穴
位置:肚脐上2寸,两边横开6寸,在第十一肋骨之端。
向下浅按约0.5寸。
功效:强化保健肝脏。灸章门穴,有疏肝行气之特效。《难经》曰:「脏会章门。」故「脏病治此」,所以凡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肾、心包络之疾病,皆取章门穴。
胆俞
位置:正坐,俯卧,第十胸椎,外开1.5寸处。向下浅按约0.5寸。
功效:改善肝胆慢性病,消化不良,胸闷胸痛。
肾俞
位置:後腰部脊椎骨两侧,第二腰椎下,离脊柱约1.5寸的地方。向下按约0.5-1寸。
功效:主泻五脏之热,治五脏之发炎。
行间
位置:正坐或卧,脚拇指头和第二趾头之间的缝隙。向下按约0.5-1寸。
功效:泄肝火,凉血热,清下焦,熄风阳。治呕逆、咳血、腹胁胀、腰痛不可俯仰、少腹肿。泄肝经实火;治肋间神经痛。
中封
位置:脚弯前面靠内踝旁有一条大筋,与内踝尖兵齐的内踝前缘处,两者中间的位置。向下浅按约0.5寸。
功效:舒肝通络。治大便困难、身微热,治筋骨缩挛、阴缩入腹、动则牵引痛。
曲泉
位置:将身体坐正,膝盖弯曲,压住横纹头,再令伸直,手点之处正是一条小筋之下,大筋之上,二者所形成凹陷中即本穴。
向下按约0.5-1寸。
功效:清湿热,泄肝火,通下焦。治脐下之腹痛、小便困难、膝关节痛、子宫下垂。
肝俞
位置:正坐,俯卧,第九胸椎之下是筋缩穴,外开1.5寸的地方。向下浅按约0.5寸。
功效:肝俞主泻五脏之热及发炎,并舒通肝气。
太冲
位置:行间穴上方1.5寸的地方,第一、二趾关节後方。
向下按约0.5-1寸。
功效:清熄肝火肝阳,疏泄下焦湿热。治肝疟、腰痛、小腹胀满、阴痛、踝痛。
温馨提醒:以上各穴位按摩都要按压5秒,压到有酸感後,休息5秒再按压,一共20次。
以上就是日常生活中养肝护肝要注意的一些事项。
标签: 女性养肝护肝自测